中医基础知识:肝系统

日期:2019-06-24 22:10:52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jpg/j5F4dSIbD0AYBEYpsVLkzJunWeVfKEdgRWgGDgsVrRVksKmE95fyJ8ibd5IqWjOIViasS1EicZKYuoLhwjFLUW0nA/640?wx_fmt=jpe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

肝脏是人体十分重要的脏器之一。西医认为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排泄胆汁,消化脂肪;代谢营养物,灭活激素;解毒排毒,吞噬异物;造血藏血,凝血止血;其中造血藏血与祖国医学认为肝主藏血完全吻合。中医认为肝在机体的生化代谢、气血调节、情志活动等方面有着主持或协调的作用,其影响极其广泛。今天就让我们来从中医的角度认识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吧!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jpg/j5F4dSIbD0AYBEYpsVLkzJunWeVfKEdgRVbJERqibcjftXuJSK0FJgJ8ib3GUTZwv54ARympnpbTgGIflRoG14YQ/640?wx_fmt=jpe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   

肝位于腹部,横膈之下,右胁下而偏左。与胆、目、筋、爪等构成肝系统。肝主疏泄、藏喜条达而恶抑郁,在五行属木,为阴中之阳,通于春气;在体合筋,开窃于目,其华在爪,在液为泪;肝藏魂,在志为怒;其经脉为足厥阴肝经,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,互为表里。

五脏 五腑 五体 五官 五液 五志 五声
肝系统

肝的主要生理功能:

一、主疏泄:

即指疏通、畅达、宣散、流通、排泄等综合生理功能。古代医家以自然界树木之生发特性来类比肝的疏泄作用。肝就象春天的树木,条达疏畅,充满生机。其舒展之性,使人保持生机活泼。故在五行中将其归属于木,故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说:“肝者,将军之官,谋虑出焉”。

肝主疏泄这一生理功能,涉及范围很广,一方面代表着肝本身的柔和舒展的生理状态,另一方面主要关系着人体气机的调畅。人体各种复杂的物质代谢,均在气机的运动升降出入过程中完成。肝的疏泄功能正常,则气机调畅,气血调和,经脉通利,所有脏腑器官的活动正常协调,各种富有营养的物质不断化生,水液和糟粕排出通畅。若肝失疏泄,气机不畅,不但会引起情志、消化、气血水液运行等多方面异常表现,还会出现肝郁、肝火、肝风等多种肝的病理变化。

现将肝主疏泄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分述如下: 

1. 调节情志活动 

人的情志变化,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。在中医理论中,人的情志活动,除了为心所主宰外,还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。肝的疏泄功能正常,气机调畅,方能保持精神乐观,心情舒畅,气血和平,五脏协调。反之,若肝主疏泄功能障碍,气机失调,就会导致精神情志活动的异常,表现为如下两方面:一是肝的疏泄功能减退,导致人体气机阻滞不畅,不但出现胸胁、两乳的胀闷疼痛,同时还可出现郁郁寡欢,闷闷不乐,情绪低沉,多疑善虑等病理现象,中医称之为肝郁,或肝气郁结。二是肝的疏泄功能太过,情志亢奋,出现头胀头痛,面红目赤,急躁易怒,甚则不能卧寐等症状,中医称之为肝火亢盛。

此外,肝调畅情志与肝藏血密切相关。肝藏血,血舍魂,肝血充足,肝体得到肝血的滋养,则疏泄功能正常,方能很好地调节情志活动。若肝血亏损,疏泄无权,则出现种种情志活动异常的病症,如惊骇多梦,卧寐不安,梦游等。肝疏泄失职,可引起情志的异常。反之,也可因外界七情的刺激,特别是郁怒,或在长久反复的不良刺激下,引起肝的疏泄功能失常,产生肝气郁结或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。因此,中医学又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、暴怒则伤肝的说法。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png/j5F4dSIbD0AYBEYpsVLkzJunWeVfKEdgQoxcIJaH6fNsxTA3nFNh5l0D34FzEicREI0TD2hS9mib0SCszoBdGc3g/640?wx_fmt=pn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

2. 助消化吸收

人体的消化功能,包括对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、水谷精微的输布和吸收等生理、生化过程。这些生理活动,虽然主要由脾胃主管,但也需要得到肝主疏泄的促进作用,方能维持消化的过程顺利进行。

归纳起来,肝助消化的作用,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:一是肝能促进胆汁的生成和排泄;二是维持脾胃气机的正常升降。胆附于右肝叶之后,胆内储藏胆汁,具有较强的消化饮食物的作用。胆汁的生成、排泄都依靠肝之余气,通过疏泄作用,溢入于胆,聚合而成。肝疏泄正常,气机调畅,胆道畅通,胆汁方能顺利排入消化道,以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。若肝疏泄失职,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,常出现黄疸,口苦,呕吐黄水,胁肋胀痛,食欲减退等症。

另外,肝助消化作用还表现在协调脾胃的正常升降方面。脾与胃同居中焦,脾主升,胃主降,只有脾升胃降协调,饮食物的消化过程才能正常。而脾胃的正常升降不仅与脾胃本身的生理活动有关,而且还和肝主疏泄的功能活动有密切联系。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,是脾胃正常升降,维持消化机能旺盛的一个重要条件。若肝的疏泄功能异常,则不但影响胆汁的生成和排泄,而且还会导致脾胃的升降机能紊乱。如脾不升清,在上发为眩晕,在下发为飧泄,统称为肝脾不和;如胃不降浊,在上则发为呕逆嗳气,在中则为脘腹胀满疼痛,在下则为便秘,统称为肝气犯胃。二者可统称为木旺乘土。

3. 促进气、血、水的正常运行

气、血、水等物质在体内处于不停的流行状态。气、血、水流行通利状态,除了和心、肺、脾、肾等脏腑的生理活动有关外,还和肝的生理功能有密切的关系。例如,气的正常运行,要依靠肝的疏泄功能,因为疏泄功能直接影响气机的调畅。肝主疏泄功能正常,气的运行通利,气的升降出入才能正常。若肝的疏泄功能失职,气机不畅,气的运行则发生障碍,可出现气滞不行的病理变化,出现胸、胁、乳房胀痛等症状。气是血的运行动力,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瘀。这里所说的气,除了与心气的推动、肺气助心行血、脾主统摄血行等作用有关外,还与肝主疏泄的功能有关。若疏泄正常,血液循环则保持通利状态。若疏泄失职,通利作用失常,则出现血瘀等种种病症,如胸胁刺痛,并积肿块,月经不调等。 

肝的疏泄通利作用在促进水液代谢、保持水液代谢平衡方面,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肝调节水液代谢,主要体现在调畅三焦气机,维持三焦水道通畅,使水液易于流行等方面。如肝的疏泄失职,气机失调,不但影响到三焦水道的通利,使水液的输布排泄障碍,而且气滞则血瘀,瘀血阻滞脉道,进一步阻遏气机,而致水湿停留于人体某些部位,留而为饮,凝而为痰,痰气互结,又可形成痰核、瘰疬。如水湿停留于胸腹腔,则形成胸水和腹水症。 

肝主疏泄的这三个方面,是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的。例如,情志障碍可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,同样又可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。胆汁的分泌排泄功能障碍也可影响消化功能。情志不调,又可影响气血、水液的运行,反之,气血运行不利,也可影响情志活动。所以,这三个方面是不能孤立地看待的,只有互相结合全面去看,才能在临床实践中正确理解肝的疏泄功能。

二、主藏血 

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。人体的血液由脾胃消化吸收来的水谷精微所化生。血液生成后,一部分运行于全身,被各脏腑组织器官所利用,另一部分则流入到肝脏而储藏。 

在一般情况下,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血流量是相对恒定的,但又必须随人体的机能状态及气候变化的影响,而发生适应性调节。例如,人体在睡眠、休息等安静状态下,机体各部位对血液的需求量就减少,则一部分血液回归于肝而藏之。当在劳动、学习等活动量增加的情况下,人体对血液的需求量就相对增加,肝脏就把其储藏的血液排出,从而增加其有效血循环量,以适应机体对血液的需要。正因为肝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,故又有肝为血海的说法。所以人体各部位的生理活动,皆与肝有密切关系。如果肝脏有病,藏血功能失常,不仅会出现血液方面的改变,还会影响到机体其它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。藏血功能失常,主要有两种病理变化:一是藏血不足,血液虚少,则分布到全身其它部位的血液减少,不能满足身体的生理需要,因而产生肢体麻木,月经量少,甚至闭经等;二是肝不藏血,则可导致各种出血,如吐血、咳血、衄血、崩漏等。

另外,藏象学说中还有肝藏魂之说。魂乃神之变,是神所派生的,它们都以血为其主要物质基础。心主血脉而藏神,肝藏血,血舍魂。肝藏血的功能正常,则魂有所舍。若肝血不足,心血亏损,则魂不守舍,可见惊骇多梦,夜寐不安,梦游,梦呓以及出现幻觉等症。 

综上所述,肝能藏血,又主疏泄,而这两种功能之间,又存在着相互依存、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。表现在生理方面,则肝主疏泄,调畅气机,气行血行,血方能归藏。肝血充足,肝之阴血又能制约肝之阳气,使其不致于疏泄太过。表现在病理方面,藏血与疏泄的病变常相互影响。如肝失所藏,血虚阴不足,血不养肝,则肝的疏泄功能失常,可表现为情绪易于激动,烦躁不宁或性情抑郁沉闷,睡眠多梦,同时又可见到胸胁隐痛,月经不调等症。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jpg/j5F4dSIbD0AYBEYpsVLkzJunWeVfKEdgeEsHPrYmy8FLt2JaKV4aqCIBrN3SA2Phrke4xQvCbmicBUDxeFnChYA/640?wx_fmt=jpe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

三、在体合筋、其华在爪、开窍于目、在液为泪

祖国医学认为筋能维持正常的运动,爪甲滋润充盈,目能视物辨色都与肝有密切的关系。筋即筋膜(包括肌键),是一种联络关节、肌肉,主司运动的组织,具有维持肢体的伸、屈、展、旋等活动的作用。筋之所以有这样的作用,与肝血的盛衰有密切关系,因为它依赖于肝血的滋养。只有肝血充盈,才能使肢体的筋膜得到充分的濡养,从而维持其正常的运动,若肝血不足,血不养筋,即可出现手足震颤,肢体麻木,甚则屈伸不利等症;若热极引动肝风,可发生四肢抽搐,角弓反张,牙关紧闭等症。

爪就是指甲和趾甲。甲其实就是筋的延续,故有“爪为筋之余”的说法。指甲和趾甲也都是依靠肝血和肝气的荣养,肝血和肝气的盛衰都可以从爪甲的色泽和形态上表现出来,所以说肝之华在甲。甲为筋之余,筋为肝所主。肝血的盛衰,能影响筋的运动,所以也可以影响爪甲的荣枯变化。故凡肝血充足,筋力健壮者,爪甲多坚韧光泽;若肝血不足的病人每多出现爪甲变软、变薄和爪甲内部的色泽淡白,有的并有指甲中间凹陷的现象。又如老年人,机体气血渐衰,肝血不荣的时候也会出现爪甲枯脆的现象。

肝开窍于目,是指肝的精气上通于目。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血脉的传运,虽都上注于目,但其中主要的还是肝。因为肝主藏血,肝的经脉又上联于目系,两目的视力要靠肝血的濡养,所以肝的功能正常与否,常常表现在目的病变上。如肝阴不足,则两目于涩;肝血不足,则视物不清或夜盲;肝经风热,则目赤肿痛;肝火上炎,则目赤生翳;肝阳上亢,则头目眩晕;肝风内动,可见目斜上吊等症。

肝开窍于目,泪从目出,故泪为肝之液。泪有濡润眼睛,保护眼睛的功能。泪的过多过少均属病态,且与肝有关。肝阴不足,泪液分泌减少,则两目干涩,甚可干而作痛;肝经风热而患风火赤眼,又可见目眵增多,或迎风流泪;悲哀伤感,或情绪骤变,累及于肝,可见泪液自流等。

胆的主要生理功能:

胆附于肝,内藏胆汁,又称为“中精之府”。其主要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,帮助食物消化。胆汁来源于肝,是肝之余气所化生,汇集贮存于胆。当需要时,排放与小肠,帮助消化。它的分泌和排泄与肝的疏泄功能是分不开的,肝疏泄功能正常,则胆汁分泌充足,排泄畅达,脾胃运化健旺。胆虽为六腑之一,但它又贮藏胆汁,而不接受水谷或糟粕,与其他五脏不同,故又把它称为“奇恒之腑”。

胆与人的情志、胆量、魄力有关。胆气充足,果敢刚毅;胆气不足,优柔寡断。胆之病变,可出现胆囊疾病、消化功能减弱,以及因多思善虑、优柔寡断而失眠。

肝与胆关系:

肝与胆相表里,故肝与胆在病理上相互影响,主要表现在胆汁疏泄失常和精神情志异常。 

胆汁来源于肝,肝的疏泄功能失常,就会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、贮存和排泄。反之,胆道受阻,又会影响及肝,使之不能发挥疏泄功能。因此,肝胆相互影响,终则肝胆俱病。如肝胆湿热,疏泄不利,不仅可有目黄、身黄、尿黄、口苦等胆汁外溢的症状,又有胁肋胀满、抑郁不乐等肝气郁结的表现。

肝主谋虑,胆主决断,谋虑必须决断,决断又来自谋虑。两者功能失调,就会发生情志病变。如,肝病及胆则胆气不宁,可出现虚烦不寐,或恶梦惊恐,触事易惊,或善恐。

上一篇:中医基础知识:肾系统
下一篇:中医基础知识:脾系统